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名著阅读推荐的是老舍的《骆驼祥子》,上周布置作业让学生想办法(或买或借)把这本书带学校来,这周好些孩子把这本书带来了,并且课后有在看这本书,真好!
《骆驼祥子》这本书,我挺喜欢的,几年前就看过了,到如今虽说还记得大致内容和部分情节,但更过的细节我早已忘记了。也许我是时候该再读一遍了,不过,没有关系,推荐这本书给学生,我肚子里还是有内容可讲的。
经调查,在我的名著推荐课上,大部分孩子还没有看完这本书,但是他们好像已初步了解了这本书的基本内容。我问他们读到祥子,你们会联想到谁?孩子们停顿了几秒,回答说:“老王。”老王是我们刚学完的杨绛先生写的《老王》的主人公,文中的老王是一个悲苦的人,同时也是个极善良的人。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,他没有被现实的黑暗所污染,就算穷困潦倒也保持着人性高贵的一面。在职业上,老王和祥子都是车夫,不同的是,老王是三轮车夫,祥子是洋车夫。我问孩子们,你们更欣赏谁?他们回答说:“老王。”之后,我们开始讨论这两个人。可以说,老王和祥子都是当时社会的不幸者,但是,在面对生活的各种打击之后,他们的表现迥乎不同:老王自始至终向善向上,而祥子在经历了各种生活的打击后开始自暴自弃, “他没了心,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。”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,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。 可悲!
孩子们跟着我在唏嘘时,我又抛给了他们一个问题。我说:“文中的祥子现实生活中有吗?”他们想了想,很肯定地点头,说:“祥子代表着有梦想但慢慢堕落的社会底层劳动者。”我表示赞赏,并说:“祥子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?”其实,每个班级里也许就存在着骆驼祥子,他们开学时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要努力,尔后历经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打击后,于是不再努力,甚至自暴自弃起来。这就是现实版的骆驼祥子啊!
评论